我为党旗添光彩 | 从“教书匠”到“灵魂工程师”

创新创业学院讲师、共产党员 汪园超

发布者:党委宣传工作组发布时间:2021-06-30浏览次数:1534

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但是在现实中,思政课却因为理论抽象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。面对这样的矛盾,我尝试通过构建思辨课堂、实践课堂等方式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。为了构建思辨课堂,我在2020年以“新时代理论大家说”的形式,将思政课搬上舞台,通过红蓝两队思辨说理、观众现场提问、专家学者点评的形式,变“灌输式”为“互动式”,实现思政课的内容创新、形式创新,活动事迹得到省教育厅及地方媒体的广泛报道。为了构建实践课堂,我指导“健雄青年学习社”、“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”等学生社团编排思政节目,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,改变“你说我听”“路人心态”的角色定位,强化思政课的代入感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:“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,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。”为了用好社会大课堂,我选择到基层从事理论宣讲工作,目的是实现思政课与理论宣讲的协同发展、同频共振。近年来,我深入社区调研,实地了解社情民意,将当地风土人情与抽象理论结合起来,开发出15个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地方特色的思政专题,这些专题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,使学生和基层群众都能获得受益,其中《美丽江苏》作为苏州党员冬训公开课入选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,《从抗疫大考看中国制度优势》经过多轮遴选,成为江苏省干部理论教育培训班上的展示课程,《幸福太仓》在云直播平台上吸引了8万网友在线观看。

2020年由我主持的“苏州市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工作站”挂牌成立,为了用好这个思想阵地,我先后从太仓市基层单位吸收了30多位基层理论宣讲志愿者,通过组织集体备课、专业培训,打造 “名师”、“名师培育对象”、“宣讲骨干”阶梯式培养的选人育人机制,为地方培养行业理论宣讲人才。2021年我主要参与实施太仓市“名师带高徒、传唱理论好声音”项目,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,得到中国青年报客户端、中国日报网、人民资讯等媒体关注报道。迄今为止,我带领团队已经为企事业机关、社区等开展各类理论宣讲100多场次,线上线下观众逾万人,引发了较好的社会反响。

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我将带领团队聚焦基层群众的需求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,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。(编辑/何寿林 审核/丁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