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您一年的教学工作量690学时,还指导学生参加省、市级比赛,您还主持、参与那么教科研项目,难道您的时间不是每天24小时?您到底怎么做到的?”同事经常会这样问起我,我说:“就是忙一点而已,人生的乐趣、职业生涯的成就感也就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……”。
我作为一名教师,用智慧成就学生;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,用项目和成果证明自己的实力;作为班主任,用真爱对待学生;作为中德工程学院教工支部书记,用成绩向组织交出答卷。
我是如何演绎这些角色呢?我在年初就会制定自己的年度计划、每月制定月计划、每周制定周计划,还根据需要制定日计划。按照这些计划,有条不紊地做好相关的教学、指导学生竞赛、科研、党建等各项工作。
2020年暑假,由于我指导的两个项目被学校推荐参加江苏省互联网+创新创业比赛,从 7月1日—19日,我连续20天在学校加班帮助学生优化商业计划书和相关申报资料。为了使商业计划书更专业、更有水准,查阅了大量文献,并将这些文献资料归纳总结,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,白天时间不够用,就利用晚上进一步完善项目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我指导的2个项目均获得江苏省互联网+创新创业比赛三等奖。
比赛刚结束,我又投入到项目申报中,7月20日——8月20日整整一个月,我查阅了大量文献,提炼文献中对项目有用的资料;然后又精炼研究内容、提炼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案,一遍一遍修改,一次次优化,就这样,我所主持的《超(超)临界火电机组耐热钢的PLC效应及其微观机制研究》项目在高手如云的竞技中脱颖而出,成功立项。
眼看暑假就要过去了,好在可以歇歇了,可是,我随即又接到通知,我所指导的学生论文推荐参加江苏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(设计)评选,于是,从8月22—9月5日,连续半个月,一头扎进毕业设计的修改和完善中。
经常有人不解地问“您真的喜欢做‘拼命三郎’?”我总是笑着说“我热爱自己的工作,我喜欢充实有意义的生活,况且,能‘拼’的年纪不能选择‘安逸’呀!”。
多年来,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工作的热爱。记得有位伟人说过“人生可以平凡,但不可以平庸;人生不一定伟大,但一定要崇高。”我从入党那一天起,党员这个称号带给我的除了光荣的使命和责任,更有战胜困难、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力量,我是党员,我为党旗添光彩。(编辑/发布 何寿林 审核/丁锴)